重庆八中国际部举行可持续发展系列活动学生展示
2025年04月8日 发布人:国际部 撰稿人:陈柯翰 摄影:国际部

2025年4月7日下午,重庆八中国际部师生们迎来了“可持续发展系列行走课堂”的最后一站,在老师同学们以及家长的见证下进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主题月的总结报告。同学们分为了八个国家小组,分析了不同国家的在可持续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以及面临的挑战等等。可持续发展作为平衡经济、生态与社会公平的核心框架,正通过不同地区的实践焕发多元活力。从清洁能源转型到文化遗产传承,从教育公平到技术创新,各国因地制宜的行动不仅回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也为全球绿色未来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中国组:技术和文化的绿色转型

中国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在能源、工业与教育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经济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全球63%份额,政策推动下纯电动车销量年均增长68.7%;核电年发电量4300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3.2亿吨,其纳入绿色电力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国家能源转型,东南亚与中亚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获中国资金支持。

文化传承上,非遗产品商业化与教育融合成为新趋势,如将传统技艺纳入STEM课程,通过游戏皮肤推广民族文化。教育公平方面,网课与共享资源覆盖偏远地区,志愿者活动提升公民环保意识。中国呼吁全球合作,以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普及,将可持续发展嵌入日常生活。

加拿大组:破解气候挑战的绿色经济实验

加拿大以核能技术为减排支柱,但面临气候压力与资金缺口。尽管计划取消化石燃料补贴,政策执行滞后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原住民社区能源获取问题突出。未来路径需强化政府改革,例如停止进口化石能源、支持东非基建合作,并推动“电—矿—冶”联动模式,借鉴全球能源互联网项目经验。公民与企业的协同被视作关键,如以稻草咖啡杯等创新产品引导消费转型,实现循环经济闭环。

日本组:从强制分类到全民环保意识觉醒

日本组通过互动式垃圾分类体验强调了日本的环保教育从小学贯穿至大学课程。其环保史经历了从法理强制(如《2035零排放协议》)到利益绑定的转变,企业因碳税压力转向绿色创新。当前挑战在于将“经济利益驱动”扩展至中小企业,并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废弃物管理链条。

新西兰组:自然守护与绿色基建的平衡术

新西兰以《指环王》取景地生态保护为标杆,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木材使用率超80%,循环经济降低建材碳排放。然而,气候变化导致物种多样性流失,温室气体排放仍居高位。政府设定2030中期减碳目标,推动交通电动化与生态旅游认证,但需加强跨国合作以应对抗灾能力薄弱问题

美国组:技术创新驱动多维生态治理

美国组以废料抛球游戏为引,体现了美国通过市场机制加速清洁技术落地,如二氧化碳转化碳管技术创造经济收益。水资源管理上,湿地保护与污染控制法案成效显著,但页岩气开采引发争议。生态多样性保护依托法律(如《濒危物种法》),但森林砍伐仍未根治。废料回收通过游戏化普及(如分类扔球游戏),政策组合拳推动循环率提升至35%

瑞典组:从素肉丸到海洋保护的协同路径

瑞典以植物蛋白替代畜牧业减排,宜家素肉丸减少20%碳足迹。能源结构转向水电(占60%)与生物质能,化石燃料占比降至10%以下。海洋保护通过“能源-气候-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项目整合,如波罗的海生态修复计划入选全球十大案例。未来需突破生物能源成本瓶颈,扩大绿氢应用。

新加坡组:立体化光伏与智能水能联动的创新先锋

新加坡以立体光伏突破空间限制,柔佛海峡5MW漂浮电站年减碳4258吨,岌巴码头18兆峰瓦移动光伏年供3万户用电,同步开发“光伏制氢+海水淡化”联用技术降低能耗30%。2030年光伏占比目标4%,土地资源与电价市场化仍是核心挑战。

卢旺达组:社区驱动的绿色能源与生态复苏

卢旺达作为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环境维度设立了不同的政策来维持可持续发展。塑料禁令,男女平等和GDP增长方面都能看到蓬勃的潜力。但与之同时,卢旺达也面临着城乡差距,高环境成本和气候脆弱性的威胁。

持续一个月的可持续发展主题月在热烈的气氛和积极的讨论当中落下了帷幕,但这并不意味着同学们在重点环境保护,热点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就到此为止。同学们本月参加社会实践,设计互动环节,整理主题报告等多个行走课堂,这些累积的经验和培养的能力未来都将成为宝贵的经历和燃料,为他们的未来做好铺垫。


上一篇:重庆八中名师论坛初中语文精品课活动在宏帆中学举行
快 捷 访 问
Baidu
map